未在餐廳懷石炭火燒日式料理空間設計
未在餐廳,座落在長沙湘江金融新區,偏居一隅。四圍被現代化的摩登玻璃建筑與快速的車流所包裹。現代都市人一日繁忙工作后,更期待的是尋找一處心安舒適的所在,去收納整理各自的一天人生境遇。這是一家以日本懷石炭火燒為主的餐廳,我們希望在這個場所注入東方含蓄隱秘的文化特質——“大隱隱于市”,并以空間的節制安靜區隔周邊的喧囂繁華,釋放內心的壓力。
入口處,設計重新改造了餐廳前場的有限的小坡地,并配以黑松、竹子、黑山石共造室外景觀,形成過渡小庭院,通過相互之間的露與藏,明與暗,光與影,動與靜,將場景的直白與含蓄進行關聯比對,從而實現餐廳外圍從喧囂到幽、隱、靜的轉場。
當人來到或經過庭院時,地面和景墻做了水洗石處理,這種懷舊的肌理會帶給人輕松舒適。傾斜低壓的屋檐,形成入口處的扁口過渡性空間,拉低的尺度增加了場域的親和性,人們可以在這里停留、做短暫的交流,在觸手可及的屋檐下,一棵黑松傍石而立,樹下苔蘚蔓繞,礫石滿鋪。庭院雖小而美,卻有著鮮明的自然四季的變化,和近在咫尺的流光溢彩車水馬龍都市生活形成強烈對比。
進入大廳,玄關的紙質質感的藝術玻璃映襯地面的火爐裝置,涌動著光與熱的明暗交替,木質肌理的臺面與吧臺,提升了近距離接觸的溫度與舒適感;而地面與天花的曲度、盆景容器的材質則透出陰與涼,內收與謙恭。兩者將東方美感特有的一體兩面,陰陽相生融合在一起。——正如懷石炭火燒的料理藝術,食材在火炙下透出的光澤,在深色陶瓷器皿里融入的溫和。
通往包廂的通道空間本狹長逼仄,設計通過兩個維度的曲線,在解決通過體驗單調的同時,表達出含蓄恭謙的迎客姿態;隨空間不斷拉伸的曲線,形體的搭接猶如手作食材雙手捏合,映射出專注、重復、堅持的匠人精神,對美食敬畏的神思之境,走道的盡頭是包房的藝術玻璃隔斷,金黃色的日光透過玻璃淌入幽暗的室內,光感的朦朧靜溢似乎有著某種神性的存在,喚起人在當下一刻的感受和沉思。
根據東方人對器物特有的理解,設計將洗手臺盆與基座處理成渾然一體的白色藝術裝置。溫潤瑩潔如玉石般的臺面表層,手工雕鑿般的側面肌理,形成精致與粗獷的對比?;诓煌饷?,呈現出透亮的表皮與深沉的投影,呈現出極富冥想意味的器質之美。天花倒影著倏閃流動的水波光影,伴隨著水聲如同聽禪,烘托出清淺氤氳的場所氣息。飯前洗手作為就餐前的必備儀式,讓用餐的體驗流程多了一份期待與用心。
經過通道前往包廂,墻面的弧形壁龕與落地盆景形成一立一平的兩段弧形,通過光感勾勒輪廓,抹亮如漆器般深沉樸素的存在,靜適而嫻雅。而當日光不斷變換投射角度,礫石與盆栽則將光線含吮其間,落在墻面上吐納出濃淡變化之美,惹人思忖。——當我們以自然之手,從一無所有中創造出物與自然的關系時,這種美則有了生命。
進入包廂內,雙曲面穹頂的神秘與高度,營造出就餐的儀式感;曲面繼續延續到克制的落地窗,適度內隱退讓了室內與外界物景的關系,以更適合人們安靜的接納自我的心性,并專注于美食的體驗。
一如餐廳出品的嚴謹與執著,謙卑務實的服務態度,空間將匠人精神的手藝追求,專注靜守,以東方含蓄的材質與藝術形式呈現于場景之中;與那些石材、鐵板烹飪時蘊含的無色香味,共同研磨出原樸和美的空間溫度,神清氣爽的心理境界。
項目名稱:未在餐廳
Project Name: Weizai
設計范圍:室內空間、外立面、前坪景觀
Scope of design: interior space,facade, front flat landscape
項目地點:中國湖南省長沙市濱江基金小鎮13棟會議中心1樓
Location: 1st floor, conference center, building 13,Binjiang fund Town, Changsha, Hunan, China
項目面積:490㎡
Area: 490㎡